网眼布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网眼布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城乡住房工程让市民告别狭窄的蜗居住得舒心重庆新闻资讯生活0dd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11 16:47:07 阅读: 来源:网眼布厂家

城乡住房工程让市民告别狭窄的"蜗居" 住得舒心 - 重庆新闻 - 资讯生活

“康居西城”公租房首批住户正式签约入住。

幸福是什么?

???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,幸福就是搞好基本民生、保障底线民生、关注热点民生,让那些为住房、上学、看病而发愁的面孔露出笑容;为那些残疾人群、孤独老人送去关爱;让人们出门不再为等公交、找厕所犯难;让更多市民不出社区就能拥有休闲、开心之所……

让老百姓住有所居、活得有尊严,我市把城乡住房工程作为“宜居重庆”建设的最基本内容。2011年,重庆扎实推进“民生十条50件实事”,在公租房、工矿棚户区改造、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巴渝新居建设等方面深下功夫,大批市民告别狭窄破旧的“蜗居”,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。

在新的一年,让我们共同品味这些让人感动的画面,与市民分享城乡住房工程带来的喜悦。

“是公租房,让我拥有家的温馨”

彭建龙所在的公司位于唐家沱,上下班都要转一次车。虽然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,彭建龙却不觉得麻烦。

“如果不是公租房,我可能到现在都还没结婚。”对于公租房,彭建龙很满足,“这里将是我一辈子的家。”

彭建龙1996年开始工作。虽然公司为彭建龙提供了单身宿舍。由于宿舍距离城区较远,彭建龙的生活几乎都在工厂里度过。10多年里,同事们陆陆续续成了家,彭建龙依然住在单身宿舍里。

不断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,几乎每次彭建龙都是高兴而去、扫兴而归。“对方听到我的住房情况,都会离我而去。”彭建龙一晃就过了30岁,还是单身一人。

2010年,彭建龙和现在的妻子相恋后,开始为住房问题发愁。单位上的“蜗居”13平方米,没有厨房,上厕所也不方便,“总不可能让老婆和自己一起吃这样的苦吧!”

2011年6月,通过摇号获得公租房承租资格的彭建龙,搬进了新居。他花两万多元,买了床、冰箱、洗衣机……精心为自己打造一个休憩的港湾。渐渐地,彭建龙在“民心佳园”的房子里找到了家的感觉。彭建龙说:“每天回家我都会主动下厨。是公租房,让我拥有家的温馨。”

由于“民心佳园”周围环境很好,每天晚上吃完饭,彭建龙都会和妻子一起在小区逛逛。周末,这对夫妻会手牵着手逛一逛奥特莱斯,捡点打折的便宜货。

市城乡建委有关人士介绍,2011年,国家下达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50.62万套。截至当年9月底,全市已经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屋52.22万套,超额完成本年开工建设计划。

在2011年推进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中,我市原计划新开工建设公租房1350万平方米,当年全市实际开工建设公租房1644.31万平方米,其中主城区1513.92万平方米、远郊区县130.39万平方米,超额完成294.31万平方米。

公租房的快速建设,使得大批群众受益——自2011年2月,我市开始首次公租房申请以来,截至当年11月,已实现四次摇号配租,全市公租房分配量达到11万套,直接惠及民众30万人。

“危旧房改造,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”

直到现在,65岁的李永胜老人还为住进了“高档小区”而开心。2010年元旦,李永胜通过危旧房改造,搬进了位于高新区同心家园的新家。

2009年,李永胜还住在朝天门节约街,和老伴挤在一间不到26平方米的小屋子里。

“老房子没有通气,一旦停电只好买气罐用;房顶没有隔潮层,东西霉得厉害,夏天闷热难当,冬天又特别潮冷。”说起危旧房生活的种种不堪,李永胜记忆犹新。

最让老两口头痛的还是“方便”问题。年龄大了,如厕难免频繁。老房子没有厕所,去门外的公厕需要带月票,一旦忘带了还得回家取。遭遇如厕高峰,排队等上半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。

住在老房子,做饭也很麻烦。厨房也是公用的,大家做饭挤在一起,今天张三家吃什么,李四家喝什么,邻里都知道,毫无隐私可言。

“危旧房改造,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。”李永胜说,同心家园的新家一室一厅,有45.6平方米,面积比以前多出一倍,还有独立的厕所和厨房,李永胜非常满意。

自2008年4月至今,经过三年攻坚,已有大约15.87万户、55.55万人像李永胜一样,告别了狭窄拥挤的“蜗居”,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。

改善主城居住条件的大手笔,除了危旧房改造以外,还有“城中村”拆迁。自2009年启动实施以来,“城中村”改造已累计完成房屋拆除895万平方米,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拆迁726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。

2011年1至11月,主城已拆迁房屋280.2万平方米,占原年度计划111万平方米的252.4%;住房安置人员6589人,占原年度计划1265人的521%。

为防止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再现“城中村”现象,“城中村”改造后的土地将不再规划为工业用地,所有农村用地将全部征收。这意味着,我市将彻底改变城市中土地二元结构现状。原“城中村”将变身为城市社区或街道,农民同步转变为市民。

棚户区改造,圆了他人生最大梦想

59岁的杨志桂从交房人员手里接过钥匙,快步走向自己的新家。他用颤抖的右手打开房门,仔细看了下屋里。几分钟后,他说了一句话:“活了大半辈子,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住处!”

当杨志桂说这句话的时候,他的眼圈红了。

2011年4月26日,对于杨志桂来说,是他全新生活的开始。这一天,万盛区新田湾煤矿的210户棚户区居民,接收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房子。

杨志桂是南桐矿业公司新田湾煤矿的退休职工,曾在井下采煤30多年。多年来,他和家人一直住在摇摇欲坠的房子里,成天为房屋漏雨、安全问题担忧。拥有一个至少能遮风挡雨的安全“蜗居”,成为他人生的最大梦想。

杨志桂的梦想,在去年实现——建在新田湾煤矿职工家属区旧址之上的新家,是他居住多年的地方,这里已是焕然一新的漂亮小区。杨志桂的新家面积35平方米,一室一厅,配有厨房和卫生间,水、电、气和闭路设施也全部安装到位。

虽然位置还是那个位置,房子面积相差无几,环境却是一个天上、一个地下。杨志桂笑容满面地说,房子不需要装修就能住,他和妻子终于过上了安逸的小日子。

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我市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。自2008年启动工矿棚户区改造以来,我市已累计完成煤矿棚户区改造拆迁225.7万平方米,42100户,占总任务97.8%。仅2011年一年,我市计划完成工矿棚户区改造60万平方米,实际完成工矿棚户区改造65.64万平方米。

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我市继主城区危旧房改造之后,又一个成功完成的三年攻坚、直接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。

“劳累了一辈子,没想到能享这样的福!”

要搬新房子了!江津区龙华镇燕坝村村民胡淑芳几乎每天都往城里跑,选家具、挑厨具,忙得不亦乐乎。为了健身,胡淑芳还“时尚”了一把,去体育用品店买了副羽毛球拍。

胡淑芳的新家,属于燕坝村“巴渝新居”一期工程。由38栋、360余户房屋组成的新村,远远看上去更像一座巴渝古镇。小青瓦、坡屋顶、灰白墙、雕花窗,每一栋房子都透出浓郁的川东民居风味。

“劳累了一辈子,没想到能享这样的福!”提起新家,胡淑芳脸上绽开了花。

10多年前,胡淑芳的儿子远去浙江打工,几年前女儿嫁到外地,家里就剩胡淑芳老两口,守着风雨飘摇的老房子。由于儿女在外生活不易,家里经济也不宽裕,老屋翻新,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。

搬进巴渝新居后,胡淑芳很满意自己的小日子。和不入眼的老房子比起来,燕坝村的巴渝新居除了外观好看,房子户型也很舒适:4种户型,套内面积分别为100平方米、140平方米、150平方米和180平方米,每种户型都是二层或三层的跃层,有客厅、卧室、卫生间、露台、储藏室等功能分区。房子里,自来水、天然气、给排水、广播电视、宽带网络样样通。

家里安逸舒适,家外也清爽大气。燕坝村新村里,不仅建有医务室、阅览室、幼儿园、小超市,还建起了广场,安装了健身器材。吃完晚饭,胡淑芳经常和村民们拥到广场上跳坝坝舞,燕坝村的夜晚,变得更加热闹。

我市在城市搞公租房建设,造福大量城市低收入群体;农村搞新农房建设,解决广大农村贫困群众住房问题。据调查,我市农村住房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:危旧房多,安全隐患突出。建房较分散、用地粗放。千房一面、缺乏风貌,许多农房“沿路而建、瓷砖贴面、楼上住人、楼下开店”。功能不全、环境较差,房间、猪圈、鸡鸭棚在一起的占了65%,有卫生间的仅有20%。改善乡村居民的生存条件,成为缩小贫富差距、城乡差距、区域差距三大差距的重要抓手。

2011年,我市计划建设巴渝新居5万户,改造农村危旧房10万户,其中D级危房5万户。截至当年11月,我市巴渝新居新开工6.17万户,竣工4.93万户;启动改造12.62万户,完成改造11.45万户。

如今,重庆各地农民新村,白墙灰瓦的房舍整齐有序,宽敞的庭院干净整洁;文化广场上健身设施齐全。“下雨走路不湿鞋,煮饭炒菜不用柴,龙头一拧水自来”,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“这里不是公园,却是我们的开心园”

在南岸西计住了快20年了,市民肖强很少像现在这样开心,来到小区中心花园坐坐。“以前,这里别说坐下来,脚都难下,脏。”

曾经“脏、乱、差”的西计片区,通过旧小区综合整治,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大花园。

“现在房价高,买不起小区房,但政府帮我们打造了花园房,现在我们也住在花园般的环境里了。”肖强感叹。

西计片区位于南岸五小区,这里住着西南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、电子三所近2800余户职工及家属。这个片区自上世纪80年代末修建至今,经历了20多年的风侵雨蚀,房屋已经陈旧污损,设施破旧、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突出。

西计片区作为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市级示范工程之一,在2011年3月开展改造。片区整治房屋49栋、16万平方米,惠及居民约2800户。整治后的西计片区被命名为“古楼丽景”,成为南岸区继“南湖人家”后又一个洋溢着浓郁巴渝风味的居民小区。

在古楼社区,随处可见“青砖灰瓦坡屋面”现代中式风格的风貌。社区中心花园、两个庭院绿树成荫,雕塑水景赏心悦目,栽植了黄葛树、银杏、桂花、樱花等苗木100余株,完成弱电管网下地管道埋设3.5公里,道路“白改黑”2.7公里,整治改造店招牌170余块,小区面貌焕然一新。

“这里不是公园,却是我们的开心园。”肖强说,是旧小区综合整治,给了他一个全新的美丽环境。

我市把旧居住区整治作为关乎宜居水平、关乎居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大事,通过一次次“小手术”和一次次的“缝缝补补”,打造一个个脉络清晰、道路畅通、明亮温暖的社区家园。

2011年,我市计划完成主城区旧居住小区整治40个,整治房屋立面274万平方米;远郊区县完成整治旧居住小区66个。截至当年11月,主城已完成旧居住小区整治31个;完成房屋立面整治283万平方米,占年度计划的103%。远郊区县已完成小区整治63个,占年度计划的95%。计划2012年完成的主城居住区综合整治,提前1年完成整治计划。

随着新房建设与老房改造同步进行,重庆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。2011年12月26日晚,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庆典暨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”在南京举行,重庆入选“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。这是重庆继2010年获此殊荣后,再度蝉联这一荣誉。

城乡住房工程,让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幸福。

成都酸碱滴定仪

甘肃高脚凳子

陕西椿皮

甘肃鹅苗价格